中國時報 【王健壯】
蔡英文與馬英九辯論隔天,她的同志們在立法院為了《陸生來台法案》,跟國民黨立委二度大打出手;打架隔天,雲林縣長蘇治芬被媒體發現在上海參訪,她說「不要這麼關心我們的意識形態問題」。

 連續三天,三個不同場合,卻出現了三種不同類型的民進黨,辯論是理性的,打架是非理性的,參訪是務實的,但到底哪個類型才是或者應該是民進黨在中國政策上的本色?

 二次政黨輪替後,兩岸關係發生巨變,國共兩黨從思維到行動都與過去大不相同,唯獨民進黨不動如山,以不變應巨變,在後冷戰的和解年代中,繼續扮演「最後的冷戰鬥士」的角色。

 雙英辯論後,許信良對民進黨的未來提出了兩個不應該:其一,民進黨不應該再繼承老國民黨的恐共敵共遺產;其二,民進黨不應該繼續讓兩岸問題變成國民黨的專利;換另一種說法,這兩個不應該其實質疑的就是:在沒有冷戰的年代中,民進黨是否仍然要當冷戰鬥士這種稀有動物?

 恐共、仇共或拒共都是冷戰思維,但民進黨如果長期陷入這種思維而不可自拔,在行動上也拒絕參與國共兩黨所主導的兩岸賽局,其結果就像許信良所質疑的:究竟對民進黨是利或不利?對台灣是幸或不幸?

 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:即使民進黨可以跟共產黨玩冷戰式的零和遊戲,但在中國政策上,民進黨有必要也跟國民黨玩這種非此即彼的零和對抗嗎?

 站在民進黨立場來看,民進黨既然對國民黨的中國政策有那麼多疑慮,既擔心國民黨媚共,又懷疑馬英九「不是總統,而是中國的朋友」(蔡英文說法),也憂慮國共聯手出賣台灣,民進黨豈不更應該放棄跟國民黨的零和遊戲,聯合次要敵人(國民黨)對抗主要敵人(共產黨),並進而打破國共兩黨對兩岸問題的壟斷?擋不住就加入,這是權力賽局的基本常識。

 但民進黨卻顯然仍受制於冷戰思維,而不願跟國民黨和解並且聯手。以《陸生來台法案》為例,兩岸目前已經簽定並且付諸實施的十二項協議,其中任何一項協議對台灣的影響都不會小於陸生來台的衝擊,例如可能變成木馬屠城的「匪機」已每天起降,可能破壞台灣金融的「匪幣」也各處流通,可能潛伏作亂的「匪諜」更常在左右,相比之下,民進黨又何必非阻擋危害更小的陸生來台?更何必非大打出手誓死抗拒不可?難道曾經被視為民進黨政府國師的李遠哲,也不能改變民進黨的冷戰思維於萬一?

 再退一步說,即使民進黨不改冷戰思維,但冷戰的對象也應是共產黨,而不該是國民黨。從五○年代到九○年代的冷戰歷史中,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即使再怎麼對立衝突,但兩黨卻從來不曾因「蘇聯因素」而造成內部分裂;民進黨即使可以圍堵共產黨,但如果也圍堵國民黨,其結果必然會讓外部的「中國因素」造成台灣內部的分裂;內亂叢生,外敵坐大,這種代價太不值得。

 蔡英文同意跟馬英九同台辯論ECFA,其實就代表她在中國政策上,已經放棄跟國民黨玩零和遊戲,也是放棄圍堵國民黨的第一步,更可以視為兩黨共同承擔兩岸問題的開始。但如果民進黨(包括蔡英文自己)不能體認雙英辯論的歷史性意義,祇斤斤計較於辯論的輸贏得失,甚至像有些人擔心的「把辯論孤立化」,辯論歸辯論,辯論後架照打嘴照罵,這不但糟蹋了蔡英文上台辯論的意義,也自我貶低了反對黨應有的價值。

 許信良雖然是民進黨內一隻孤鳥,但孤鳥所說「民進黨不應該讓兩岸問題變成國民黨專利」這句話,民進黨卻不能摀耳拒聽;而且,打破國民黨專利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:蔡英文跟馬英九辯論是第一步,蘇治芬參訪中國是第二步,但為陸生來台大打出手卻絕對不是正確的第三步。

 祇要再踏出理性務實的第三步、第四步,民進黨就有可能擺脫「最後的冷戰鬥士」的身分。

 (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)
徵信社徵信
徵信社徵信
論壇論壇論壇論壇論壇
徵信社徵信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etectives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